全部书画家 你好,!欢迎回来 [个人中心] 退出
申请管理权 修改画家资料
联系方式
  • 联系方式:
  • 13718811023
  • 本站作品是经艺术家及代理人或继承人等授权本网为其开通,并发布其观点、作品等相关信息,由人民画家网(www.arthuajia.com)提供网络资源和技术支持。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则是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作者可以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联系电话:4008871023),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画家推荐
首页 > 欢迎光临
画家资料

画家姓名:吴永良

创作类型:人物

画家性别:

常住城市:全国

出生年月:
联系方式: 暂无,收藏交流联系13718811023
主要职务:

画家简介:

吴永良(1937.11—)浙江鄞县人。1954年入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科。195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画系,得潘天寿、周昌谷、李震坚、方增先等亲授。1962年毕业后在浙江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任绘图设计工作,1978年回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和指头画,为当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在意笔线描人物画教学和创作上具率先独创之学术成就。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北京、上海、绍兴三地鲁迅纪念馆,中南海,日本皇宫,梵蒂冈艺术博物馆,西冷印社等处收藏。出版有《吴永良画集》、《吴永良书画集》、《意笔线描人物画集》、《寄情抒怀-吴永良风景速写》等。电视专题片《吴永良画鲁迅》、《艺术与心灵—吴永良教授画牛》由中央和浙江电视台多次播放并选送至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播映。业绩入编《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卷》、《当代中国美术全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潘天寿基金会理事、四明书画院名誉院长、新加坡墨澜社、啸涛篆刻书画会等艺术顾问。1962年毕业创作白描《鲁迅肖像》由许广平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指墨画《潘天寿肖像》赴前苏联“现代中国画作品展”展出;意笔线描《民族魂》选送日本参加中日第二届水墨画联展。毕业创作《水乡集市》藏于中国美术馆。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出。出版有《吴永良画集》、《吴永良书画集》、《意笔线描人物画集》、《寄情抒怀—吴永良风景速写》。作品《长夜》、《西泠印踪》、《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神畅》、《信众真福》、《华夏颂》、《无声中国的呐喊者》等为中国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与绍兴鲁迅纪念馆、西泠印社、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及上海美术馆、中南海、梵蒂冈艺术博物馆、日本皇宫、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浙江美术馆等处收藏。作品《童趣图》获华夏艺术国际展金奖。曾于新加坡旅居讲学多年。代表作品《鲁迅肖像》;《水乡集市》;《华夏颂》;《潘天寿肖像》;《西泠印踪》;《栖霞暮霭》;《雷婆头峰寿者》;《舞》;《伫》等。成长经历1937年吴永良出生在鱼米之乡的宁波鄞州。从小就爱纸馨墨香,和东涂西抹。1953年欲报考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院)附中时,父母亲友都不赞成,认为画画没出息,将来谋生困难。但对绘画已入迷的吴永良牛脾气一倔,自顾自“倔”进了上海市艺术师范美术科,后来又“倔”进了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彩墨画系(现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入学第一年,第一位给新生们讲话的是潘天寿,教大家学画和做人的道理——这着实影响了吴永良对人生和艺术的态度。周昌谷、李震坚、方增先三位又成了吴永良的恩师。五年的美院学习生活正值反右和阶级斗争的岁月,吴永良与同学们几乎都是在运动和劳动中度过,专业课上得很少。在深入工农的劳动间隙,倒是画了无数反映劳动人民与风景的速写。爱好文学和性格倔强如牛的吴永良自然将提倡“孺子牛精神”的鲁迅作为描绘对象。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他与鲁迅之间构筑起了心灵的桥梁。一向主张独创的他,毕业创作是白描的《鲁迅肖像》,画面上是鲁迅伫立在两棵枣树下衬托出鲁迅的高大形象,完成后得到指导老师周昌谷的称赞。可是却遭到当时国画系领导人的不满和反对(其理由至今不明)。后来潘天寿院长和周昌谷诸师在审阅毕业创作时对白描鲁迅肖像大加赞赏。潘天寿认为以白描技法来表现鲁迅形象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是真正的中国画。强烈反响和很高评价更使国画系领导人反感。于是在毕业分配时改变原定留校任教的计划,以“只专不红”为由强行分配到温州改行搞民间工艺美术。然而讽刺的是当时因为吴永良长期以来品学兼优,刚被批准加入共青团(虽然一年后就超龄)。从此在温州开始了十六年历经磨难的坎坷岁月。文革结束后吴永良重返美院任教,他由衷感谢上苍有眼,终于让自己能圆绘画之梦了。但由于十六年的荒废,一切都得重头开始。他的牛倔转为牛劲,狂热地投入了笔墨重建,埋头直追失去的时光。勤奋是他倔牛品性的另一面。在温州后期,曾有机会被组织去四川写生,畅游长江三峡时,在一天中竟画了160幅速写。后来去欧洲旅游考察,更是随时随地用画笔捕捉着他从未领略过的人物、街景、自然、风情……这给他如今厚积薄发的杰作作了扎实的铺垫。说起绘画艺术,吴永良忘却经历过的一切苦难,显得虔诚、热切、兴奋而痴迷。历年来,他沉浸于艺术创作的甘苦中,涌现出诸如《潘天寿肖像》(指墨)、《西泠印踪》、《华夏颂》、《栖霞暮霭》、《雷婆头峰寿者》、《舞》、《伫》等当今水墨写意人物画具有极高学术成就的代表作品,同时他致力于人物画教学的改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率先创立“意笔线描人物画”的基础教学,并被列为正式课程。退休后,他应邀赴南洋讲学。身处蕉风椰雨的赤道热带完全不同的环境氛围里,他开始了全新的艺术探索。创作了一系列南洋风情画,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同时他珍惜在海外难得的清静环境,潜心读书思考,致力于书法、山水画的研练,开始了全新的艺术实践,使他的作品更加兼具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气息,艺术语言更臻鲜明、完美。2006年,在众人的期待下,他从南洋携回大量新作于中国美院美术馆举办了《心迹—吴永良书画展》,一百七十余幅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警世”之展,充分体现了吴永良对艺术的诚挚和巨大成果。

教育经历:

所获奖项:

查看更多
推荐作品
艺术评论